湘西州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综合服务平台
铅锌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
最低指标要求(试行)
铅锌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是指铅锌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等三项指标,是评价铅锌矿山企业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效果的主要指标。经研究,确定其最低指标要求如下:
一、“三率”指标要求
(一)开采回采率。
1.地下开采。
依据矿体厚度和不同矿石类型的铅锌(当量)品位,铅锌矿的开采回采率确定为75~92%间共27个指标要求(详见表1)。其中,铅锌当量品位是指矿床铅锌品位与其伴生有价元素依据市场价格折算成铅锌品位之和,其计算方法
铅锌当量品位是指矿床铅锌品位与其伴生有价元素依据市场格折算铅锌品位之和,其计算公式为:
a当=ak+a1f1+a2f2+…+aifi
式中:a当------铅锌当量品位,%;
ak------主元素铅锌品位,%;
a1a2…ai---有价副产元素品位,%;
f1f2…fi---有价副产元素的换算系数;
f(换算系数)=某一共伴生矿产品产值/铅锌矿产品产值。
表1 铅锌矿体地下开采时开采回采率指标要求 单位:%
矿体厚度 | 铅锌(当量)品位(硫化矿) | 铅锌(当量)品位(混合矿) | 铅锌(当量)品位(氧化矿) | ||||||
≥9.0% | 4.5%~9.0% | ≤4.5% | ≥11.5% | 6.0%~11.5% | ≤6.0% | ≥14.0% | 7.5%~14.0% | ≤7.5% | |
≤5m | 88 | 80 | 75 | 88 | 80 | 75 | 88 | 80 | 75 |
5~15m | 92 | 83 | 80 | 92 | 83 | 80 | 92 | 83 | 80 |
≥15m | 92 | 85 | 85 | 92 | 85 | 85 | 92 | 85 | 85 |
2.露天开采。
大型铅锌矿山的开采回采率不低于95%,对于中小型矿山或矿体形态变化大、矿体薄、矿岩稳固性差的矿山,其开采回采率不低于92%。
表2 铅矿选矿回收率指标要求 单位:%
矿石类型 | 结构构造类型 | 硫化矿铅品位≥3 混合矿铅品位≥3.6 氧化矿铅品位≥5 | 1.5≤硫化矿铅品位<3 2.5≤混合矿铅品位<3.6 3≤氧化矿铅品位<5 | 0.5≤硫化矿铅品位<1.5 1.0≤混合矿铅品位<2.5 1.5≤氧化矿铅品位<3 | 硫化矿铅品位<0.5 混合矿铅品位<1.0 氧化矿铅品位<1.5 | ||||||||
粗中粒 | 细粒 | 微细粒 | 粗中粒 | 细粒 | 微细粒 | 粗中粒 | 细粒 | 微细粒 | 粗中粒 | 细粒 | 微细粒 | ||
硫化矿 | 块状、粒状结构 | 93.0 | 90.0 | 88.0 | 91.0 | 88.0 | 86.5 | 89.0 | 86.5 | 84.5 | 85.0 | 83.0 | 81.0 |
条带状构造 | 92.0 | 89.0 | 87.0 | 90.0 | 87.0 | 85.5 | 88.0 | 85.5 | 84.0 | 84.5 | 82.0 | 80.0 | |
似层状、网脉状构造 | 90.0 | 87.0 | 85.5 | 88.0 | 85.5 | 84.0 | 86.5 | 84.0 | 82.0 | 83.0 | 80.0 | 78.5 | |
浸染状、交代结构 | 89.0 | 86.5 | 84.5 | 87.0 | 84.5 | 83.0 | 85.5 | 83.0 | 81.0 | 82.0 | 79.5 | 78.0 | |
混合矿 | 块状、粒状结构 | 90.0 | 87.5 | 85.5 | 88.5 | 85.5 | 84.0 | 86.5 | 84.0 | 82.0 | 83.0 | 80.5 | 79.0 |
条带状构造 | 89.0 | 86.5 | 85.0 | 87.5 | 85.0 | 83.0 | 85.5 | 83.0 | 81.5 | 82.0 | 79.5 | 78.0 | |
似层状、网脉状构造 | 87.5 | 85.0 | 83.0 | 85.5 | 83.0 | 81.5 | 84.0 | 81.5 | 80.0 | 80.5 | 78.0 | 76.5 | |
浸染状、交代结构 | 86.5 | 84.0 | 82.0 | 85.0 | 82.0 | 80.5 | 83.0 | 80.5 | 79.0 | 79.5 | 77.0 | 75.5 | |
氧化矿 | 块状、粒状结构 | 81.0 | 78.5 | 77.0 | 79.5 | 77.0 | 75.5 | 78.0 | 75.5 | 74.0 | 74.5 | 72.5 | 71.0 |
条带状构造 | 80.5 | 78.0 | 76.0 | 79.0 | 76.5 | 75.0 | 77.0 | 75.0 | 73.0 | 74.0 | 71.5 | 70.0 | |
似层状、网脉状构造 | 78.5 | 76.5 | 75.0 | 77.0 | 75.0 | 73.0 | 75.5 | 73.0 | 72.0 | 72.5 | 70.0 | 69.0 | |
浸染状、交代结构 | 78.0 | 75.5 | 74.0 | 76.5 | 74.0 | 72.5 | 75.0 | 72.5 | 71.0 | 71.5 | 69.5 | 68.0 |
表3 锌矿选矿回收率指标要求 单位:%
矿石类型 | 结构构造类型 | 硫化矿锌品位≥5 混合矿锌品位≥5.5 氧化矿锌品位≥7 | 3≤硫化矿锌品位<5 3.5≤混合矿锌品位<5.5 5≤氧化矿锌品位<7 | 1≤硫化矿锌品位<3 1.5≤混合矿锌品位<3.5 3≤氧化矿锌品位<5 | 硫化矿锌品位<1 混合矿锌品位<1.5 氧化矿锌品位<3 | ||||||||
粗中粒 | 细粒 | 微细粒 | 粗中粒 | 细粒 | 微细粒 | 粗中粒 | 细粒 | 微细粒 | 粗中粒 | 细粒 | 微细粒 | ||
硫化矿 | 块状、粒状结构 | 91.0 | 88.0 | 84.0 | 89.0 | 86.5 | 84.5 | 87.0 | 84.5 | 83.0 | 83.5 | 81.0 | 79.5 |
条带状构造 | 90.0 | 87.5 | 83.0 | 88.0 | 85.5 | 84.0 | 86.5 | 84.0 | 82.0 | 83.0 | 80.5 | 78.5 | |
似层状、网脉状构造 | 88.0 | 85.5 | 81.0 | 86.5 | 84.0 | 82.0 | 84.5 | 82.0 | 80.5 | 81.0 | 79.0 | 77.0 | |
浸染状、交代结构 | 87.0 | 84.5 | 80.5 | 85.5 | 83.0 | 81.0 | 84.0 | 81.0 | 79.5 | 80.5 | 78.0 | 76.0 | |
混合矿 | 块状、粒状结构 | 89.0 | 86.0 | 82.0 | 87.0 | 84.5 | 82.5 | 85.0 | 82.5 | 81.0 | 81.5 | 79.0 | 77.5 |
条带状构造 | 88.0 | 85.0 | 81.0 | 86.0 | 83.5 | 82.0 | 84.5 | 82.0 | 80.0 | 81.0 | 78.5 | 77.0 | |
似层状、网脉状构造 | 86.0 | 83.5 | 79.5 | 84.5 | 82.0 | 80.0 | 82.5 | 80.0 | 78.5 | 79.0 | 77.0 | 75.0 | |
浸染状、交代结构 | 85.0 | 82.5 | 78.5 | 83.5 | 81.0 | 79.5 | 82.0 | 79.5 | 77.5 | 78.5 | 76.0 | 74.5 | |
氧化矿 | 块状、粒状结构 | 81.0 | 78.5 | 75.0 | 79.5 | 77.0 | 75.5 | 78.0 | 75.5 | 74.0 | 74.5 | 72.5 | 71.0 |
条带状构造 | 80.5 | 78.0 | 74.0 | 79.0 | 76.5 | 75.0 | 77.0 | 75.0 | 73.0 | 74.0 | 71.5 | 70.0 | |
似层状、网脉状构造 | 78.5 | 76.5 | 72.5 | 77.0 | 75.0 | 73.0 | 75.5 | 73.0 | 72.0 | 72.5 | 70.0 | 69.0 | |
浸染状、交代结构 | 78.0 | 75.5 | 72.0 | 76.5 | 74.0 | 72.5 | 75.0 | 72.5 | 71.0 | 71.5 | 69.5 | 68.0 |
(三)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
国家鼓励铅锌矿山综合利用金、银、硫、铁等共伴生资源。根据硫含量和矿石类型的不同,确定其共伴生矿产资源(能够回收、利用的有价元素)综合利用率指标要求如表4。
表4 铅锌矿山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指标要求 单位:%
硫含量(%) | 露天开采或硫化矿(%) | 氧化矿(%) | 混合矿(%) | ||||||
>9.00 | 4.50~9.00 | ≤4.50 | >12.00 | 7.50~14.00 | ≤7.50 | >11.50 | 6.00~11.50 | ≤6.00 | |
≤5 | 55.00 | 52.00 | 50.00 | 45.00 | 42.00 | 40.00 | 50.00 | 47.00 | 45.00 |
5~25 | 57.00 | 55.00 | 52.00 | 47.00 | 45.00 | 42.00 | 52.00 | 50.00 | 47.00 |
>25 | 60.00 | 65.00 | 55.00 | 50.00 | 47.00 | 45.00 | 55.00 | 52.00 | 50.00 |
二、监督管理
(一)本指标要求是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监督管理铅锌矿山企业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重要依据。
(二)本指标要求是编制和审查铅锌矿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设计的依据。新建或改扩建的铅锌矿山的“三率”指标应达到本指标要求。
(三)现有生产矿山在本指标要求发布之日后两年内达到本指标规定要求。对达不到本指标要求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组织督促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标的矿山企业,不予通过矿产开发利用年度检查。
受地区矿床特征、矿石性质和技术等客观条件限制达不到本指标要求的,矿山企业应说明原因,并提交具备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出具的论证报告,提出改进措施。原采矿权登记管理机关的同级监督管理部门对矿山企业提交的报告进行论证,核定其 “三率”指标。
(四)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根据本行政区域内铅锌矿产资源特点,制定不低于本标准的指标要求,并负责对辖区铅锌矿山企业执行指标要求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不定期开展抽查和检查,定期公告符合和不符合本指标要求的铅锌矿山企业名单,实行社会监督,动态管理。
三、指标定义与计算方法
1.定义。
开采回采率是指当年开采范围内采出铅锌矿石量占动用铅锌矿资源储量的百分比。(或采出矿石中的金属含量占开采范围内动用资源储量所含金属量的百分比)。
2.计算公式。
式中, k—开采回采率(%);
—采出铅锌矿石平均品位(%);
—混入采出矿石中的废石平均品位(%);
—动用铅锌矿资源储量平均品位(%);
T—采出铅锌矿石量,T=Q-QO+R,其中,Q为动用铅锌矿资源储量,QO为开采过程中损失的铅锌矿石量,R为混入采出矿石中的废石量(t);
E—铅锌金属回收率(%)。
(二)选矿回收率。
式中,xi—矿石中待评价元素物相相别i的占有率,;
ai—矿石中待评价元素物相相别i可选性系数;
Y1—原矿品位影响系数;
Y2—矿石嵌布粒度影响系数;
Y3—矿石构造类型系数;
其中:
(1)基准回收率为铅锌矿在原矿品位影响系数、矿石嵌布粒度系数、矿石构造及结构类型系数和矿石相别可选性系数都为1时应该达到的最低回收率标准,如表5所示。
表5 铅锌基准回收率 单位:%
元素 | 硫化矿 | 氧化矿 | 混合矿 |
Pb | 95 | 82 | 91 |
Zn | 93 | 82 | 90 |
(2)原矿品位影响系数(Y1)如表6所示。
表6 原矿品位影响系数
元素 | 品位 | 品位影响系数 | |
硫化矿 | 氧化矿 | ||
Pb | 品位≥3 | 品位≥5 | 1 |
1.5≤品位<3 | 3≤品位<5 | 0.98 | |
0.7≤品位<1.5 | 1.5≤品位<3 | 0.96 | |
品位<0.7 | 品位<1.5 | 0.92 | |
Zn | 品位≥5 | 品位≥7 | 1 |
3≤品位<5 | 5≤品位<7 | 0.98 | |
1≤品位<3 | 3≤品位<5 | 0.96 | |
品位<1 | 品位<3 | 0.92 |
(3)矿石嵌布粒度影响系数(Y2)如表7所示。
表7 矿石嵌布粒度影响系数
嵌布粒度 | 嵌布粒度影响系数 |
粗、中粒嵌布 | 1 |
细粒嵌布 | 0.98 |
微细粒嵌布 | 0.96 |
(4)矿石构造及结构类型系数(Y3)如表8所示。
表8 矿石构造及结构类型影响系数
矿石构造及结构类型 | 矿石构造及结构类型系数 |
块状、粒状结构 | 1 |
条带状构造 | 0.99 |
似层状、网脉状构造 | 0.97 |
浸染状构造、交代结构 | 0.96 |
(5)物相相别可选性系数(a)如表9-1、表9-2所示。
表9-1 铅物相相别可选性系数
相别 | 可选性系数 | ||
硫化矿浮选工艺 | 氧化矿浮选工艺 | ||
硫化相 | 方铅矿 | ≤1 | ≤0.9 |
氧化相 | 白铅矿 | ≤0.4 | ≤0.95 |
铅钒 | ≤0.4 | ≤0.8 | |
砷铅矿 | ≤0.2 | ≤0.4 | |
锰结核中铅 | 0 | 0 | |
铅铁矾 | 0 | ≤0.2 | |
其它矿物包裹铅 | 0 | 0 |
表9-2 锌物相相别可选性系数
相别 | 可选性系数 | ||
硫化矿浮选工艺 | 氧化矿浮选工艺 | ||
硫化相 | 锌硫化物 | ≤1 | ≤0.9 |
氧化相 | 锌碳酸盐 | ≤0.5 | ≤0.9 |
锌硅酸盐 | ≤0.2 | ≤0.8 | |
钒铅锌矿 | ≤0.2 | ≤0.4 | |
锌尖晶石 | ≤0.3 | ≤0.6 |
(三)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
1.定义。
矿山交付或出售矿产品中,选冶等后续工艺过程能够回收、利用的共伴生有用组分的总质量与其所对应动用资源储量中所有可利用共伴生有用组分的总质量的百分比,用符号R表示。
2.计算方法。
式中:j—选冶等后续工艺过程能够回收、利用的共伴生有用组分的个数;
n—原矿中共伴生矿石、矿物、元素等有用组分的种类数;
εi—选矿实际回收率(%);
αi—原矿品位(%);
K—开采回采率(%)。
copyright? 2013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国土资源局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国土资源局 联系电话:0743-8515266 地址:湖南省吉首市乾州新区载福路
湘ICP备11020308 网站维护:湘西自治州国土资源信息中心